来晚了的入门级摄影指南,但仍然值得你收藏!
当初写这篇主要是围绕食物拍摄来写的,快两年过去了,我发现风景摄影其实和食物摄影有很多相同之处,所以在文章最后我又补充了一些风景摄影的tips,希望给大家带来实际的帮助,一定要看完哦!
工具:手机以及“美图秀秀”
没错,就是这么简单,不用单反、不用PS,只要你手机里有美图秀秀就能搞定!
食物摄影
原则1:宜近景,不宜全景
拍一大桌菜不好驾驭,显得凌乱、拥挤,拍近景则能够突出菜式的主题及色泽。
▲全景
▲近景特写
以上两张图大家随意感受一下,近景的食物特写更能勾起人的食欲。
原则2:光线适当
我非专业摄影,晦涩难懂的术语我也不会说。对于日常的美食照片,我的看法是光线要柔和、明亮、不要背光即可。
原则3:构图不必太在意
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不理解,摄影中构图不是很重要吗?《琅琊榜》的取景构图不是饱受赞誉吗?
并不是构图不重要,而是在家人朋友聚餐的情况下,你很难找到足够好的角度和工具来平衡你构图。一般情况下都是随手一拍,只要构图不是非常不平衡就OK了。
▲这张构图很好,主体居左下,右边有勺子、上方有零散的食物来平衡构图,还有植物叶子和餐布来丰富画面。是优秀的摄影作品没错,但是吃饭聚餐拍成这样是要上天吗?
不要用力过猛啊,旁友们。
▲做到这样主题突出就已经很好啦
原则4:餐具不能丑
一般家里或者餐厅的餐具虽然不会很精美但也不会丑到那里去,如果真的不好看那么尽量不要拍到餐具。
▲如果餐具有这般廉价感的话,基本上什么样的后期也救不回来了。这种情况下可以拉近镜头拍食物特写不要拍到
虽然我们已经知道拍照的时候光源的选择很重要,可是有时候没有那么好的拍摄条件,手机的摄像头也不是那么给力,那应该怎么办呢?
不着急,我们还有后期可以弥补。
后期调光
1.保留食物的肌理
这只举国闻名的鸡,经过“磨皮”或“滤镜”之后虽然变得十分小清新,但同时失去了它的纹理及质感。而食物的
▲带气孔的面包、拉丝的芝士让人垂涎欲滴
但是不磨皮、不用滤镜怎么做后期呢?请看以下教程。
2.调饱和度
非常重要!!!
什么叫“饱和度”呢?像浓油赤酱、苍翠欲滴、万紫千红、碧空如洗、真爱如血(喂!什么鬼)就是形容的色彩的饱和度啦。
说人话就是:鲜艳、浓烈、纯度高。
打开“美图秀秀”,点击“增强”,就会出现几个调光的参数。
上面那盘水果沙拉因为光线的原因看起来会灰暗,增强饱和度就能让猕猴桃更绿、草莓更红,做完这一步基本上就成功了80%了。
2.调对比度
“色彩对比度”简单来说就是“明暗对比”,色彩对比度高的作品给人感觉是“黑白分明”,色彩对比度低给人感觉是“一片混沌”。
▲左边照片是对比度高的,右边则反之
▲手机拍的照片往往对比度不够高,拉开对比度会让照片更清晰、更有层次感。
▲用“美图秀秀”调对比度的时候建议调“高光”、“暗部”两个参数,比“对比度”那个参数更智能一些。
3.色温
“色温”是用来衡量光源的色彩及冷暖的,这个参数可以整体控制照片的感觉:清凉或温暖。
食物在暖光源下看上去更有食欲,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多数餐厅的灯光也是暖光。但这不代表不能使用冷光源,现在比较流行的日系摄影和“性冷淡风格”都是加入了一些冷色调的。
冷色调食物摄影,有独特的美感但少了一丝诱惑。具体的参数调节还是要看个人的喜好。
风光摄影
1.构图
风光摄影的构图选取比食物拍摄还要简单,只要把你想拍的东西框进来,把丑的风景裁掉就行了。
还有不要一张照片包含太多内容,尤其是山景,生物种类繁多不说,而且溪流、悬崖、树丛等等不同地貌可能都挨得很近,拍照的时候一定要有取舍,什么都拍就是一团乱。
▲如果这株植物拍全身真的没法看,只拍花朵就好很多!
想让你的照片好看一定记得不要把丑的拍进来,底子是最重要的,其他技巧都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。
2.调色
与食物拍摄一个道理,凡是手机拍出来的照片都要调高对比度、饱和度,但风光摄影的色温一般来说冷色调更为合适。
至于为什么?
除了冷色调能给人一种文艺感、清澈感以外,自然风光本身就是偏冷色的,比如:蓝天、白云、青山、绿水等等。当然如果你拍摄的对象是金秋的胡杨林、夕阳下的撒哈拉可能就需要把色温调暖了。总得来说就是我们要发现并且遵循自然的规律。
▲调色之后的照片是不是比原图清晰多了?虽然清晰度并没变,但是明暗拉开之后就不会显得糊作一团了。
3.直接用滤镜?
我并不反对使用滤镜,有些滤镜确实很漂亮,尤其是人像, 一键滤镜简单又好看。但是市面上的滤镜也就那几种,大家都用的话很容易撞。
而且滤镜很容易给人“滤镜加工感”(废话),我更偏好修了图好像没修一样的照片。
▲这组照片是用滤镜调过的,有“电影感”、“写真感”,也是一种美。
基本的小技巧就讲完啦,拍几张照片,用“美图秀秀”打开,随手划拉几下基本上就能练好了。至于调光参数调到什么程度,这个要看个人的审美喜好以及照片本身的拍摄情况,不一定每张照片都需要修正饱和度、对比度、色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