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豪的街头摄影:去找陌生的人,去见熟悉的人
街拍中国【 对话 】系列 第1期
“我也曾经长发飘飘过。”姜豪说话时爽朗、温和。
“时间跑的太快,头发也被吹丢了。”他大方调侃自己,丝毫不克制自己的表情。
姜豪:我也曾经长发飘飘~
姜豪来自浙江兰溪,此刻坐在宿舍床边,端着下腮认真的和我对视。
就像他拍摄家乡的作品《兰茝》和《方圆》,平静中暗含思索,从不加粉饰的真诚里探出了一声不知去往何处的叹息。
又如《入侵》,冷静客观的表面,因人而变的自然之况,呈现些莫名的怪诞。
姜豪的职业是高速公路上的交警。一位作品里暗含很多个人表达的交警摄影师,难免会让人好奇他是如何拍摄身边人的。
“我喜欢拍摄同事真实的工作场景,他们工作到退休,可能要经历三十余年,退休时应该有些照片供他回忆,而不只是合影”,这个看上去让人感觉随和放松的男人,仪式感却深藏内心。
《猝不及防》©姜豪
货车车头上粘贴的平安对联和“福”字
交通事故中对车轮痕迹的标记
高速公路超车道内,抛锚车底修车的男子
疲劳驾驶导致的追尾事故
民警疏导事故现场
水泥浇筑封装灭火
车辆自燃事故里的消防队员
误闯高速公路的水牛
离开岗位,他对自己成长的城市有着执着而又痴迷的情感。那台被按过29万次快门的相机和他一起走过兰溪的大街小巷,兰溪的变化,都保留在他的照片里。
他说他按下的快门都和他的记忆有关,如果一座城市跑的太快,很多东西就会消失,很快又将会被人忘掉。
我问道:“你照片里的人物几乎没有表情,甚至很多都看不清面目”。他几乎没有思考就回答:“我不太喜欢刻意强调,我感觉很多张扬的外露的表情是失真的,只有间隙中的情绪才是令人捉摸的,也是真实的。”
我说:“你的照片让我感到一种伤感的情绪,你骨子里应该不像你自己说的那样是幽默的吧?”他顿了顿,是那种被说中后下意识的嘴角的调整,“是悲凉。”
我还期待他更多回答,然后他却只补充了一句:“苦量守恒定律!”
《兰茝》©姜豪
谈起自己最有感触的照片,姜豪发给我看,这是一张关于废墟的照片。
《兰茝》©姜豪
姜豪说,这是一种韧性的暗示,男子穿着一条破了膝盖的牛仔裤,又在很用力地来回掰着残余的钢筋。
他也许就是这座城市里生活的人的一个缩影,节俭而朴实,用尽气力去为了生活的更好。
那人背后的废墟是姜豪爷爷奶奶住过的楼房,没有谁能阻挡时间带给我们的变化。
在“街拍中国摄影师交流计划”的直播分享中,姜豪特地提到过一张照片,和他拍着拍着主人公就“走了”的故事。
照片里的老头姓许,许老是老渔民,常年生活在兰江边上的船上。拍摄许老的四年,湖面的倒影中慢慢多了耸起的高楼,而许老的生活还是日复一日,有一次许老由于伤病导致下半身瘫痪,没过多久就离开了人世,往后他就不再常去江边了。
这个故事在姜豪讲述的过程中,他半张脸一直都是离开手机屏幕的。他说,街拍更多不是拍,而是去找陌生的人,去见熟悉的人。
不管是拍家乡的作品,还是拍工作的照片,姜豪有着自己讲故事的方式,故事里总有属于他的气质,他的观念像意大利作家伊塔洛·卡尔维诺在《看不见的城市》中提到的:城市就像梦境,是希望与畏惧建成的。
《入侵》©姜豪
姜豪的照片里看不到刻意的色彩,没有惊奇的角度,甚至连画幅都不够震撼,但就这些流于日常中平静的照片,却能让人阅读出某种渗透其中的城市情绪。我相信这可能就是他所提到的某种社会关照吧。
《方圆》©姜豪
对话 · 姜豪
Q:您街拍多长时间了?
A:2012年开始玩相机,一开始跟着摄友去拍风光,但是毕竟时间有限,碎片化的时间更充裕些,于是大概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开始去街上创作,这么算下来有7、8年了。
Q:街拍的频率是怎样的?
A:每个礼拜都会抽出一到两个半天出去拍,出去参加活动或者和家里人出去玩相机不离身,走哪拍哪。
Q:您平时街拍使用什么相机,哪个焦段?
A:用尼康的D700相机,20、28、35、50mm都玩过,后来就基本固定35mm了。
Q:作为一名交通警察,职业对您的街拍有影响吗?
A:从群众中来回群众中去嘛~都在基层打拼,群众工作聊天唠嗑,和日常生活没有疏离感,一下子适应了这种创作方式,职业性质也让我对一些细节更为敏感。
Q:工作拍摄和街拍,摄影技法上如何区分?
A:工作上可能受到新闻报道的范式多一些,完成任务后可以拍一些自己视角的片子,而街拍的自由度更高,也不受约束。
Q:您的作品相当一部分是关于家乡的,如何在自己较为熟悉的空间按下快门呢?
A:一年只有一个年休,没有时间能去偏远的地方创作,拍好身边成本最低,熟悉的地方会有更多感同身受的场景和人,无论在哪,都会有按快门的冲动。
Q:哪位摄影师对您有过影响?
A:不好说,见到这个问题马上想到严明、庄辉,爱伦马克、弗兰克、伯汀斯基,深濑昌久。
Q:您能总结一下自己的街拍风格么?
A:比较严谨吧,也想过去用森山或者冯立的一些手法,后来想想算了,毕竟他们只有一个,不够锐利。
Q:您想过出版自己的画册吗?
A:一直想,就是没有这方面的知识,还需要契机和学习。
Q:关于街拍拍摄、照片挑选、存储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吗?
A:买了两个大一点的4T硬盘,一个存储一个备份,然后带一个移动硬盘,把制作过的或者参加过比赛的片子按文件夹放进去,文件名保持不变,再放一些近一两年拍的片子,用于时刻调取。
Q:您怎么看待“街拍中国”这个项目?
A:这个话题太大,我更喜欢后面跟着的那句“摄影师交流计划”,又一个平台把同一爱好的朋友汇聚起来交流学习,就已经很不容易了。
Q:接下来你的街拍有何规划呢?
A:一直有一个漫游全国的计划,每年走一两个陌生的地方,边玩边拍一些片子,进度很慢,也是享受一下过程。另一方面继续拍兰溪吧,拍不完的。
(采访:科宇/YANSELF)